他一口流利的台語,很像台北萬華的腔調。「我們本來是跟日本人做生意的,公司從去年開始轉型。」這事我聽說了,母公司業務慘淡,財務吃緊,於是就整併了旗下集團內的小公司,他原來的公司雖然狀況還可以,但合併後他卻是消滅公司,更慘的是合併後人員流失,剩下來的是他原有的團隊的一部分而已,而他的團隊原來並不熟悉公司目前的業務。
說起年輕人,總是「一代不如一代」的感慨,公司因為產品特性。需要大量客服支援,客戶又大部分在對岸,TW團隊整個跟不上的感覺,工程師又都太年輕,臉皮薄又經不起苦,只得老帥親征,賣老屁股去。在內部,對工程師不滿意的時候居多,常常把工作攬過來自己做的結果是,自己好像變成是員工的屬下,「老闆這還有一個CASE!」弄到後來,終究把自己搞得不堪負荷,火氣超大,好不容易招來的的工程師很快就陣亡求去。
談到最近的MA案子,及我在大陸的見聞,他無奈的說「這些老家夥眼看再無可為,CASHOUT不玩了,再這樣下去,不出幾年,TW能存活的公司屈指可數!」只是這些工程師像「7月半鴨,不知死活」,奈何!「所謂的高科技、新貴,自欺欺人罷了!」聽得出來,他似乎厭倦了疲勞征戰,久無戰果的日子了!還是說他心裏很清楚,在本地繼續10,20年前的老招,遲早玩不下去!
另一邊,大老闆眼看公司產品快有起色,命脈卻獨繫於此一人,趕緊要想法幫忙解套。眼下的情況是,所有的人心裡雖暗暗叫苦,也只得小心翼翼的伺候著。
在我這旁觀者的眼裡,好像所有的STAKE HOLDER都被綁架了,「吃這也癢,吃那個也癢」,計無可施,動輒得咎。
也是慘業!
小公司很難有足夠的資源來規避這類風險,「生食都不夠,哪有通曬乾。」現實情況是,團隊每日、每月掙扎於眼前的目標(里程碑),哪有時間停下來整頓,越是如此,越到後來更是身陷泥沼。
如果能儘早(事實是當下通常已太晚。)發現,做出改變(即便是小的,儘儘只是預留伏筆),都會有大幫助,只是要投入多少資源,就得衡量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