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有機會走進一家台灣公司隨處看看,牆上、書面資料、甚至網站上,很容易會發現一些標語,其中【創新】二字是最常看到的。推測其心態有幾種可能:公司有獨特的文化,或是公司(管理者)希望鼓勵創新,或是出於員工的期望,又或只是追隨流行。
有趣的是,你會發現大部份的公司做的其實都只是MeToo。一般以大量生產為首要目標的公司,常見的想法是,MeToo可以最低費用、最小風險,在最短時間內達成財務目標,而所謂的創新活動卻通常無法滿足上述指標。對陷入決策兩難的經營者來說,MeToo便成為最容易的選擇。
並不是說MeToo的模式,就沒有創新的成分,能夠快速追隨主流,而立於不敗之地的能力,相對於領導者或產業,自也是一種創新。整體而言,相對於創新,MeToo做的大都是在既有已知領域內,跟隨主流領導者,實施逐步的改善、改良,降低成本等活動。相對於MeToo,此地所謂創新指的是,在新的,未知的領域,或尚未存在的產品、做法等,創造領先或獨特的產品或服務。
經營者可能因其自身的條件、能力、限制等組合因素,選擇適當的商業模式、組織形態與投資。對應不同的選擇,經營績效指標的組合與其管理、執行方式自然不同;MeToo的選擇是以快速移動能力緊跟競爭者(領導者),搶食成熟市場的大餅,避開消耗時間與資源的前端研發設計,降低風險,重點是產品實現、生產、銷售。就好像在草原上,跟隨主獵食者(如獅群),總可以分到剩餘,這些動物深知遊戲規則,自動避開獅群進場分食,形成大自然的共生環境,各自繁衍。當然如果獅群滅亡或數量減少,也勢必將威脅到這些動物的生存。
這些選擇(而非願景與標語)造就了組織的使命與文化,最後形成一種通常是很難改動的框架(或氣候),難怪國外的大公司常常會由外部(甚至業外)找來CEO,希望能推動改變。
管理者自無需空喊口號,把自己搞得言行不一,虛耗資源於搆不到的天邊雲朵;執行者也理當清楚大環境的生態及本身的特質,找出並發揮本身有利的條件,而不是抱怨自己的族群樣樣不如獅群。等而下之者不清楚所處環境,更不知自己的優缺點,落居於食物鏈的更下層,則屬不及格的MeToo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