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
Formal, Just Too Formal

談話性節目裡談到美國總統Obama,來賓說如果你身旁坐的是Clinton, Touching; 如果是Obama , Formal, Too Formal. 是ㄚ,好像很少看到Obama輕鬆的場面,每次都是很正式的演講或發言,不是外交,就是經濟,就業,醫改,教育,真的都是輕鬆不起來的話題,似乎也沒看過幽默的場面。

太過 Formal 有時顯得嚴肅,古板,或不知變通。

比如說,老闆明明已經說「再想想看囉!」你卻還不死心,一直不放棄這話題。

或者,老闆已滿臉倦容,想談些軟性的,你卻又繞回公事上。

又或者,跟客人的會議裡,老闆不想再談,開始離題,或找個理由逕自離席,你仍想著你的商業邏輯,準備繼續講後面50張投影片。

有時候是會議上,客戶(或供應商)客套的請教,你卻認真起來,當著雙方大老闆的面,煞有其事地數說起對方的罪狀。

部門會議後,大老闆拉下老臉私下跟你溝通,請你多多包容某部門畢竟經驗不足,還是高抬貴手多多幫忙,你還是一付氣憤難當地述說他們的不是。

另外的場景是辦公室裡,同事們正說的熱烈,等你湊過去,大家紛紛四散。

太過Formal總是談些正義、公平、遠大理想,不帶私人感情,即使旁邊的人想跟你說個心裡話 ,也只得打住。一者,旁人不清楚你的(政治)立場,怕被出賣;二來,怕碰釘子,又聽你說一堆理論,搞不好還說教。

我們常說某某人太emotional,很難纏,而且我們相信理性才是引領吾人成功的要素。話說科學家一直熱衷於人的大腦,某些研究說,其實人的emotion才是更重要的,而我們的訓練裡從來就沒這一部份。

可能理想、理論皆不足以打動人心(Touching),情感才是!

白貓,黑白貓

話說大老闆找來一隻貴氣的白貓,擔任新部門主管。大老闆要黑白貓把部份業務跟人力移過去新部門,理由是黑白貓業務繁重,況且白貓出身名門,經歷豐富。黑白貓也沒想那麼多,談好計劃及時間表,就幫忙移交及訓練。原來這黑白貓雖非名門,毛色也不漂亮,卻是任勞任怨,使命必達。


時間過的很快,白貓的新部門已上線,黑白貓處理原來手上的業務,依舊繁忙。


很快地,黑白貓聽到一些人們關於白貓的抱怨,原來白貓不知道是還沒適應新環境,還是能力不足,業務似乎推展不順。這些人都是黑白貓的舊識,比較之下,自然懷念起黑白貓的時代。


水終於還是溢堤了,這些聲音大老闆聽到了,加上有個重要的客戶案子正待處理,會議上箭頭不知怎地指到黑白貓,黑白貓只好發言說當初各部門不是已同意分工云云,結果無人附和,大家沈默以對,於是大老闆指名要黑白貓來接這新案子,還說黑白貓辦事我放心,黑白貓不得已只得答應。


關於這業務,在白貓的新部門成立之前,黑白貓其實幾次建議過業務處理、人員訓練的改進方案,大老闆都不置可否,只能作罷。


比起好看又年輕的白貓,黑白貓老矣,雖有鴻鵠之志,似乎歲月不饒人。


但無論如何,黑白貓還是隻能抓老鼠的好貓!

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

Me Too 的想法

如果你有機會走進一家台灣公司隨處看看,牆上、書面資料、甚至網站上,很容易會發現一些標語,其中【創新】二字是最常看到的。推測其心態有幾種可能:公司有獨特的文化,或是公司(管理者)希望鼓勵創新,或是出於員工的期望,又或只是追隨流行。

有趣的是,你會發現大部份的公司做的其實都只是MeToo。一般以大量生產為首要目標的公司,常見的想法是,MeToo可以最低費用、最小風險,在最短時間內達成財務目標,而所謂的創新活動卻通常無法滿足上述指標。對陷入決策兩難的經營者來說,MeToo便成為最容易的選擇。

並不是說MeToo的模式,就沒有創新的成分,能夠快速追隨主流,而立於不敗之地的能力,相對於領導者或產業,自也是一種創新。整體而言,相對於創新,MeToo做的大都是在既有已知領域內,跟隨主流領導者,實施逐步的改善、改良,降低成本等活動。相對於MeToo,此地所謂創新指的是,在新的,未知的領域,或尚未存在的產品、做法等,創造領先或獨特的產品或服務。

經營者可能因其自身的條件、能力、限制等組合因素,選擇適當的商業模式、組織形態與投資。對應不同的選擇,經營績效指標的組合與其管理、執行方式自然不同;MeToo的選擇是以快速移動能力緊跟競爭者(領導者),搶食成熟市場的大餅,避開消耗時間與資源的前端研發設計,降低風險,重點是產品實現、生產、銷售。就好像在草原上,跟隨主獵食者(如獅群),總可以分到剩餘,這些動物深知遊戲規則,自動避開獅群進場分食,形成大自然的共生環境,各自繁衍。當然如果獅群滅亡或數量減少,也勢必將威脅到這些動物的生存。

這些選擇(而非願景與標語)造就了組織的使命與文化,最後形成一種通常是很難改動的框架(或氣候),難怪國外的大公司常常會由外部(甚至業外)找來CEO,希望能推動改變。

管理者自無需空喊口號,把自己搞得言行不一,虛耗資源於搆不到的天邊雲朵;執行者也理當清楚大環境的生態及本身的特質,找出並發揮本身有利的條件,而不是抱怨自己的族群樣樣不如獅群。等而下之者不清楚所處環境,更不知自己的優缺點,落居於食物鏈的更下層,則屬不及格的MeToo了。

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

背叛

很久以前一則新聞講到同業的挖角:廣達的林百里表示,「挖走的都是不好的部份,他們挖角進去也沒什麼成績啊!挖角進去的,好像他們在抱怨說,他們在外面只做山寨機,沒有做真正好的機器。」又說,「很多又回來了,很多出去不習慣又回來了,因為他們很怕罰站,我從來不罰站的。」

常見的情況是,一群人或是個人從A公司到B公司,公司間或公司與離職員工間因而引起法律糾紛,甚至對簿公堂;也有例子是,公司對離職員工的政策是永不錄用的。在很多情況裡,除了公司間的競爭及法律層面外,另外從情感層面看,也都有些許背叛的味道。

說到跟工作有關的情感,一種是人對公司的,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。有人因為對組織懷抱特殊的感情,矢志不移,鞠躬盡瘁。也有人是因為跟定老闆或是同事感情太好,從不考慮他就。但這所謂的背叛也有可能反過來,如經濟冰風暴期間,公司裁員風聲鶴唳,員工戰戰兢兢,就怕自己是下一個。

說到底,在工作場合,情感雖不是第一要素,但溝通畢竟傪雜著情緒,其影響力自不可小覷。

老闆害怕員工會走,員工害怕老闆動刀,只是害怕終究無濟於事。“老闆害怕”其實是老闆不懂員工要什麼;“員工害怕”則是員工不懂老闆(組織)要什麼,演變成工作缺乏自尊,一味委屈求全。最後,雙方都以防守(保守)為要務,自然很難培養團隊內聚力。

與團隊成員交談,觀察團隊如何溝通,往往可以發現或察知一種整體的、共通的情緒、情感忿圍,而這種忿圍,又左右了團隊績效的表現。

如何營造正面的力量,去除負面的因素,實為組織莫大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