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股價取決於市場看法,所謂的同業其實是在比爛,這個行業的股價早就落入所謂的雞蛋水餃股,如果X公司的策略早幾年啟動,結果是不是會不同?」這是我的事後諸葛論。
最近雙D慘業新聞不斷,其中的DRAM早已是錯誤(過時)的商業模式,風光一時,俱往矣!
DISPLAY則面臨市場成長驅緩(PC、TV)及韓商的強力競爭而虧損纍纍。
DISPLAY則面臨市場成長驅緩(PC、TV)及韓商的強力競爭而虧損纍纍。
到底所謂的電子製造業將何往?今週刊三篇有趣的文章或可部份解惑,原來股市裡傳產市值已超越電子,電子股風光不再。
另外,TW產業發展三段論,我們都是跟隨IT產業成長起來的,趨勢正在轉折,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已變成阻礙。
大部份的業者寄望於CHINA的市場,卻對其後的風險視而不見,於是有所謂的悍台商的想法。根據同樣的邏輯,我們也該忘掉張忠謀及蔡明介。
同樣看IC設計業,有人這麼評論的:「一片死氣沉沉!」
這個產業剛好跟上大浪而上,當機會不再俯視即是,當世界改變了,我們心態、作法、知識、技能如果沒有改善,淘汰賽正在發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寶島行腳 台灣情—— 台股論戰找「悍台商(一)
呂宗耀,今週刊758期 2011/6/29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場傳產勝過科技的趨勢變革
今週刊762期 2011/7/27
寶島行腳 台灣情—— 台股論戰找「悍台商(一)
呂宗耀,今週刊758期 2011/6/29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- 從台灣泥土出發,踩著泥土吸起養分並帶著航海民族爭戰全球DNA特質,這才是台股最需要的往前看養分。
- 「悍台商」定位
- 「生產基地」不需靠中國,源生台灣就能爭天下
- 「業務市場」五○%以上聚焦歐美,不需靠中國十二五規畫夢景,就能跳脫大地所給台灣的制約,出航全球經貿版圖勝出。
一場傳產勝過科技的趨勢變革
今週刊762期 2011/7/2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- 贏者圈大逆轉 新貴易手
- 人力挪移成為風向球 產業趨勢隱然可見
- 科技、傳產大洗牌 資本市場價值再定位
- 科技股「失寵」 市值蒸發數字驚人
- 今年七月十五日,傳產股總市值來到十二.四六兆元,遠比三年前增加七一%,更一舉超越科技股的十二.一六兆元。這是近年來首見的逆轉。
- 只要科技業微利的宿命沒打破,本益比下降的趨勢就不容易扭轉。
- 十年來惟傳產平均薪資穩健創新高
- 深度經濟(產品價值)打敗了速度經濟。
- 提升核心價值 傳統產業轉型再升級。
- 透過核心價值的提升,強化其競爭力;體驗經濟,則是回歸到以人為本,就像iPhone、iPad的出現,甚至多達數十萬的App(應用軟體)大軍,都是建構在體驗經濟上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寶島行腳 台灣情(五)忘掉王永慶,忘掉郭台銘
呂宗耀,今週刊763期 2011/8/3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- 第一個二十年:1965 ~ 1984
- 台灣以加工外銷出口累積大量外匯存底,創造第一個繁榮世代。
- 晉身亞洲四小龍,創造出了「台灣經驗」。
- 成就王永慶台塑集團。
- 犧牲台灣土地養分與人民健康的產業內容不再被重視。
- 第二個二十年:1985 ~ 2004
- 台灣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主軸,創造出了台灣在全球IT產業的風華。
- PC、NB、代工王國及面板與LED全球領導地位。
- 成就了郭台銘鴻海集團的規模經濟,踩著中國土地與人民所成就的量價經濟內容,是該拋棄的時候。
- 不全依靠中國而走向全球,迎向台灣第三個二十年。
- 第三個二十年,本該是2005 ~ 2025
- 台股找不到台灣第三次蛻變的主軸線脈而失掉活力。
- 台灣的第三個二十年會在哪裡?
- 歐美調整中。
- 中國十二五規畫對台灣傳統規模經濟產生殺戮。
- 拚規模經濟的產業過往的成本優勢將完全消失,弱化已無可避免。
- 台灣會陷入產業淘汱與整併期。
- 擺脫傳統規模經濟,轉型高精密、技術密集與高毛利附加產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